國策興環保,民心尚自然。良好的生態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,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。環保不僅事關發展與民生,更是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。市委五屆七次全會通過的《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》,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,順應了時代發展要求和人民生活需求,為我市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、高質量建設“三市”和美麗漢中指明了方向。
像愛惜生命一樣珍視生態環境,環境回報我們的是美麗的風景、祥和的生活。過去的一年,我市通過扎實開展秦嶺問題專項整治,縱深推進藍天、碧水、青山、凈土保衛戰,大力實施節能減排,重拳整治優生態,厚植了新時代追趕超越建設“三市”新優勢。然而,生態環境保護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,我們必須堅持不懈、久久為功,真正讓綠色成為發展的底色、成為內心的追求,切實保護好漢中的青山綠水和生態屏障。
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呵護青山綠水,必須深化認識、提升站位,堅定不移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。要深刻認識漢中生態環境保護的極端重要性,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,清醒認識漢中生態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,系統梳理漢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思路,進一步明確漢中生態環境保護總體目標,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獲得點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增長點、建設美麗漢中的出發點。
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呵護青山綠水,必須多措并舉、精準施策,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秦嶺生態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鞏固秦嶺首戰整治成果,持續開展青山保衛戰、打贏藍天保衛戰、打好碧水保衛戰、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,讓秦嶺永葆美麗“顏值”,讓漢中天藍地綠、碧水繞岸。
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呵護青山綠水,必須堅持綠色循環、生態宜居定位,大力推進“三生融合”。黨的十九大提出“走生產發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”,生態是基礎、生產是關鍵、生活是目的。我們要通過構建良好的生態空間、綠色的生產空間、宜居的生活空間和綠色循環發展體系,打造優質的生產生活環境,創出漢中綠色發展新路。
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呵護青山綠水,必須綜合治理、健全機制,加快完善環境監管體系。要健全生態環境治理管理體系,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,全力抓好生態環境體制改革,加快建立區域聯防預警體系,確保資金投入向污染攻堅領域傾斜,探索建立市場化與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,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,推進全市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呵護青山綠水,必須嚴格監管、強化問責,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。黨的領導是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根本政治保障。要加強組織領導,落實黨政主體責任,強化人大政協監督,嚴格生態督察考核,營造綠色健康氛圍,提升依法監督水平,確保生態環境各項保護任務落到實處。
我們的家園能否變得更加美麗,需要各級黨委政府、各行業系統乃至每一名干部群眾共同交出答卷。新的一年,讓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,堅決貫徹落實中央、省委和市委的決策部署,從觀念到行動上與時俱進、變革提升,共同捍衛漢中的綠水青山、藍天白云,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,強力推進“三市”建設和美麗漢中建設再上新臺階。
大家都在看
轉發,讓更多人知道!
監制:付海旗
審核:高 睿